3522集团的新网站
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世界遗产研究所
四川世界遗产普及基地
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旅游数据库

创新创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创新创业 >> 正文

旅经学院2013年学生工作就业特色基地建设总结

日期:2013年11月10日 00:00    浏览量:次    作者:佚名

    我院学生工作就业特色基地,经过二年的运行、建设,现将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 建设成果:

12013年取得国家级质量工程2项:一是“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

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综合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二是旅游管理获得“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该项目中《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其主要子项目。2012

22012年和2013年连续2年获得第三方机构中国酒店业第一招聘品牌最佳东方授予的战略合作伙伴奖。2012年还作为唯一院校发言。

     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建设》2013年获得四川旅游研究中心市厅级课题。

     4、就业率201298.8%201396.35%

     5、建设实践就业基地38个,其中与世界酒店业老大洲际集团、波兰中国城、新加坡尼斯酒店管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标志就业基地国际化;基地涵盖会计、旅游、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专业,每年通过基地解决40%的学生就业。

    6、服务地方经济项目2个,与乐山市旅游局合作共建旅游咨询点,0万元,为220名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雅安灾后旅游资源恢复调研》2013年获得四川省青少年基金会资助项目,项目基金1.5万元。此外还与乐山市统计局、乐山市中区统计局、乐山市发改委、峨眉山七里坪度假区、沙湾沫若酒店等以项目方式服务地方。

    7、就业特色基地作为《非中心城市旅游管理人才职业化培养实践与探索》

项目的主要支撑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推荐参加四川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作为《地方性大学基于“一心多向三服务”的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和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主要支撑点分别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8、参加技能比赛取得丰硕成果:

旅游专业田嫄、余琴获得全国高校导游大赛二等奖,巫峰获得三等奖,雷静获得优秀奖;刘彦岑获得省导游大赛金牌导游;周涛、伍科、江婉仪获得全国国贸专业技能大赛三等奖,单项奖2项;会计专业张雷等5人参加省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获得省一等奖,吴春等3人获得供应链二等奖;雷诗梦20125月获得201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三等奖;伍博和张媛媛《若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两个项目获得省挑战杯三等奖,肖安静等《生态放养虫子鸡》和伍涛等《沫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获得省挑战杯优胜奖。

9、申报成功国家级创新实验课题3,1项省级课题,2项结题。

10娃哈哈集团的第一个娃哈哈班在我校开班,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洲际英才班于201311月举办开学典礼。盛世饕餮班也进入实质运作阶段,实现了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

11、举办校企论坛3届,邀请了部分国内外专家和百多家企业参加会议。

12、社团实行“五个一工程”社团合作合作基地取得进展:导游协会与天星旅行社;市场营销协会与成都步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酒店协会与金叶酒店建立合作基地;酒店协会与乐山市调酒师协会建立基地。

13、学生创业初步起步,酒吧实验室我们通过公开比选由一个学生团队在非实验时段举办了星期八酒吧,这是产学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同时

14、学生考证率持续增长。  

 

2011

2012

2013

学生人数

考证人数

考证率%

学生人数

考证人数

考证率%

环比

同比

学生人数

考证人数

考证率

环比

同比

2007

344

513

150

 

 

 

 

30%

 

 

 

 

 

2008

401

612

156

401

723

180

24%

-11%

 

 

 

 

 

2009

 

423

452

122

414

599

145

23%

4%

423

 

 

 

 

2010

452

242

54

452

568

126

52%

2%

 

 

 

 

 

2011

 

 

 

382

215

56

56%

 

 

 

 

 

 

2012

 

 

 

 

 

 

 

 

 

 

 

 

 

总计

1620

1819

112

1649

2105

128

39%

16%

 

 

 

 

 

 

二、具体做法:

1领导重视,坚持就业龙头地位

成立了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把就业工作列入学院和总支的重要工作,确定以就业工作为龙头,以就业基地为平台,盘活就业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为方式,接轨市场,引领学生就业的工作模式,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目标确定、措施有力、过程管理、任务落实的工作局面。

2、内强素质:

一是对学生人才培养准确定位,即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为此学生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表现为“懂知识、懂技能、懂研究,会管理”,以此构建特色基地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发挥专业社团的作用,做好学生考证工作,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三是形成自下而上的,层层选拔的专业技能竞赛金字塔结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四是依托科研团队,通过参加教师横向课题、创新实验课题、学生科研课题,学工系统组织的有横向课题性质的项目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五是通过模拟经营、学生创业经营、自我管理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六是充分发挥社团作用,开展“五个一工程”即一年一个协会建立一个基地,一期聘请一名校外有经验的企业实战专家开设一次讲座,一年举办一次专业技能竞赛,一期与社会企业开展一次专业活动,一个协会组建一支实践团队。

3、外拓基地:

一是布点要全覆盖所有专业,二是占领核心区,实现区域布点优化,以点带面,建立以国际化和品牌化为方向和目标,省外以长三角和北京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以珠三角为补充的省外实习就业基地和省内以成都和乐山为中心的实习就业基地,初步形成网络化,以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为合作对象的校外教学科研基地和校企合作办学基地,拓宽合作内容和合作深度,实现学生见习、实验、实习、就业一体化。为就业基地的内涵建设奠定基础。

4、内外结合:

根本目的是整合各类资源,整合平台是校外教学科研基地和校企合作办学基地、实习就业基地,参与主体是双方人员,学生主要通过专业协会落实。方式是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

5、就业落脚:

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和产学研用一体化基地建设的最终工作落脚点放在学

生的就业机会、就业质量的提高、就业后发展平台等方面,并以之体现。

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只注重学生实践就业基地建设,忽略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

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是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就业可以解决面上的问题,

创业是解决点上的问题,创业解决的好可以让面锦上添花,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基于我院的专业都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如果在校期间能够为学生建设一部分创业基地,既让学生学用结合,又能低成本创业,为日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和减少创业风险。目前实践就业基地建设更偏重前者,后者很少。

   解决办法是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和学校现有场地“两条腿”走路;内部通过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来组织实施校园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目前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工作已经启动,这将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

2、基地建设的专业结构不平衡

 由于受制于单个企业对会计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人数需求较少,而人数较

多,还涉及企业的机密,因此企业对此的积极性不高,加之企业很多不解决学生实习住宿,学校对学生实习安全担心,因而会计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相对旅游和市场营销基地严重滞后。

    解决办法是基地以园区和大的集团为主,这样容量会增大,以期能适度解决专业基地困境;目前的工作对象已经划定苏州工业园区、成都高新区、重庆高新区、乐山高新区等为主要建设单位。

3、基地建设的成果化不够

目前的成果更多体现在学生核心竞争力方面和学科建设的结合上,表面成果

多项目自身的研究成果不多,也不厚实,还没有形成围绕特色基地的系列研究成果。

   解决办法是围绕特色基地申报更多的课题,集中一定人力来集中研究,争取出更多的研究成果;同时进一步提升表面成果的层级和含金量。

4、基地建设的质量和深度有待提高

目前基地种类有实习就业基地、校外教学科研基地和校企合作办学基地以及

定向班型基地,层次由差异,总体言低层次的基地落实到位,高层次基地协议内容落实不够,国际化、品牌化的基地数量偏少。

   解决办法是多建立国际化、大品牌定向班型基地,整合教学、实验、学科建设等多方资源,有效落实高层次基地协议内容。

   四、基地建设的新亮点和成熟经验

1、三合”模式是基地建设运行的有效方式。

结合专业特点使学生在专业技能竞赛和考证等方面有内容和活力,符合社会需求使学生有方向和动力,整合学科建设资源、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实验中心、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聘任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等各类资源使学生有学习、实践、就业的平台和机会。

2、“宽实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有效模式,为特色基地的运行提供理论基础

“宽实合”模式就是在依据学院的办学定位,依托专业特点和学科建设,以培养职业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为核心,以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基地为实施平台,以专业竞赛为抓手、以考证为着力点、以学生科研为提升点,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懂知识、懂技能、懂研究,会管理”三懂一会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始终贯穿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和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两个关键点的,以此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强化专业社团的功能,以内强素质来为实践就业基地建设奠定基础,通过实习就业基地的升级换代和链条延伸反过来又促进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实践就业开辟新的渠道和模式。

“宽实合”模式的具体运作就是通过狠抓过级学习,重视考证,注重科研,强化实践能力等举措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以此引领就业,形成良性循环。即狠抓过级,夯实“宽”基。重视考证,拓展“ 宽”点;注重技能竞赛,延伸“宽”线;改革培养模式,构建“宽”体。依托实习就业基地,实有所归;依托科研团队,实中有研;依托第二课堂,以实补教。整合实习单位资源,深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整合学科建设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整合社会资源,培养实用人才。

3着力基地建设内涵发展,实现六个转变。

一是合作单位依靠中介化向去中介化转变:09年完成与单位直接合作的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基地建设模式,成功转型;二是合作内容由单一化向立体化转变:2010年的校外教学科研基地模式,把实验、科研等环节融入基地建设中,2011年校企合作办学基地模式,把实验室建在基地,把见习、人才培养方案协商、互聘教师、服务企业等全方位的合作。三是合作对象由国内化向国际化转变。在合作层次上由国内一般酒店到全国知名品牌单位如北京盛世饕餮酒店管理公司再到与世界知名品牌单位世界十大酒店管理集团新加坡尼斯集团合作。四是实习时间由大四学生向大一学生转变。今年以项目化方式把服务地方经济与专业技能的提高结合在一起,120名学生从大一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和整合学生学习时间而组建工作团队,不间断在8个旅游咨询点工作,实现工作和学习两不误和实习时间向前延伸。五是基地建设专业覆盖由单一旅游专业向市场营销、会计、国际贸易专业同时推进转变。六是基地建设由单一化向集团化和园区化转变。

   4、内强素质与外拓基地的辩证统一是准确把握实践就业基地建设的哲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有关基地建设的理念、运行机制、制度设计才会真正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5、始终把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才能实现与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的对接,才能真正实现非师范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做到学以致用。